分类
其它分类

望汝多安康

poem.jpg

冬思

冬已至,水亦寒,鸿雁下江南。
红花谢,绿叶荒,莫忘添衣裳。
欲惆怅,仰星光,天籁语铿锵。
行人稀,灯暗黄,冽风裹寒伤。
思念君,未回乡,今夜在何方?
小雪降,似冷霜,望汝多安康。

寒假在家整理旧物时,找到上面这张纸片,未曾细看,近几天翻看,竟然是一首小词,细细读来,意境很好,也确实是我约莫20年前上大学时抄写的,不过我实在回忆不起当时的情境了,当时前写字时思念的人是谁?又是望谁多安康?

我想我断然写不出这样的词,搜索了一下,网上也没有这首词的原文,但发现是基于原来的词改写的:

秋已至,天转凉,鸿雁下斜阳;
红花谢,绿林黄,莫忘添衣裳;
欲惆怅,享阳光,天籁语铿锵;
桂树茂,菊散香,徐风携清凉,多安康。

也不知我抄写的这首到底是别人改写的还是我改写的,我甚至觉得改写的版本比原来版本还要好。我现在肯定改写不出来了,最大的原因是没有那份心境了,也许当年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年纪?

想到这里,我感叹时光老人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一切,所以我读到自己抄写的词时,脑海里就显现出一句诗: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值此春夏之交,不管这个时代是不是美好,我也祝朋友们:

望汝多安康!

分类
其它分类

越来越便宜的贷款利息

前几年,我发现贷款很容易,经常接到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电话主动提供贷款,但那时候的资金成本还比较高,一般都去到年化利息8%以上,对于短期周转,可以考虑这样的贷款资金。

最近我发现很多的贷款利息都下降了,比如微信中的微粒贷服务,它给我的年化利息大概能低到7%多一点(即100元借一年后还107元),中国银行给我的贷款更是低到4.7%的年化利息,并且办理这些贷款不用抵押,没有额外手续费,感觉这钱都是手机里凭空产生一般。

这两天,建设银行告诉我,因我的一张工资卡是他们的缘故,它们给我一笔授信信用贷款,利息居然低到4.05%,贷款期限可达3年,这贷款利息几乎和目前大额存款的3.99%相当了,比我原来房贷的5.6%更是低了不少(除了房贷期限可长达30年)。

假如贷一万元,一年只需要400多元利息,这钱实在是太便宜了,我正好需要一点资金周转,于是就亲自试验了一下,贷了一点钱出来,全过程都是在APP上完成,办理起来非常方便。

从前几年开始的贷款泛滥,到现在的贷款利息都变得如此之低,借钱的成本越来越容易,越来越便宜,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认为是货币超发造成资金泛滥,而现在的经济大环境不太好,实业不振,房地产投机的蓄水池也早已关闭,那市场上这些天量资金怎么办?

水往低处流,资金也自然是寻找优质客户,尽可能贷给优质客户,以前利息太高,现在就降利息,把资金成本降下来,提高人们的贷款意愿——比如我就是受这样的低成本所吸引。

资金成本的下降其实早已是全世界的趋势,欧盟有些国家的存款利息都成了实际上负利率了,也是说明货币太多,没有好的去处。你把钱存在银行里,银行不但放贷不出去,还要替你管理,那就只好向储户反向收取利息——负利率。

我感觉未来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主权国家们肆意开动印钞机成瘾后,没有外力干预估计不会停止这样的骚操作。这多出来的资金四处泛滥,融资成本被逼变得更低。资金是如此之多,好项目却不多,那些真的好生意自然不愁找到投资人的资金。

但是对于普通的人们来说,贷款利息降低的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口袋里的财富更进一步被贬值。也许更艰难的日子还在后头。

分类
其它分类

沉默的大多数

今天看到一则消息称:

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遇到的大部分人都是体面正常的,但在 Twitter 上我们可能觉得周围的人都是疯子。原因可能是正常的人没时间发推。一项调查发现,美国四分之三的人从未发过推文。

这则消息触动了我。我虽然不属于从来没有发过微博之类消息的人,但我一下子就发现我在微博上也很少发言,至少这些年这种情况非常明显。不过,我甚少发言的原因不见得是没有时间(有少部分的原因是没有时间)。

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到中年,觉得很多事情没有必要说,道理都是明摆着的,对于一件事情发表看法,有什么具体的作用呢?很多的争议本身就是主观的,我很早之前就认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即使是非观点性的个人生活之事,发布在公共空间,也总觉得没有必要,谁会在乎你的个人生活呢?让别人都知道自己的私人事情,对自己并没有什么益处。我甚至觉得是浪费别人有限的关注时间,注意力才是最宝贵的。

除此之外,我承认目前所处的这个现状,还是觉得少说多做,多做点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在公共空间说太多,言多必失,很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向来很赞同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古老智慧:闷声发大财。这里借用“发大财”的字眼,其实未必真的是发财致富的事情,但闷声就对了。

保持好奇心、保持思考力的不退化依然是我的坚持,但尽量保持沉默,也许这就是我人到中年最大的变化了吧。只是没想到,全世界好像都有这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