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其它分类

如何在当下的市场里赚钱?

最近有一个朋友私下问我,最近有什么风口可以搞钱。

我理解这种心理,只好淡淡地回答:我所了解的风口,其实大家都知道,并没有什么偏门的法子。何况偏门的法子只要说出来,可能就失效了。

的确,你只能赚到你认知范围内的钱。那么就要提高自己的认知。而提高认知也没有什么捷径,需要一点点提高,日积月累,而非一蹴而就。

你的关注点在哪里——是的,我一度就喜欢研究怎么赚钱,才有可能在哪方面出一点点成绩,所谓求仁而得仁。

不过,为了答复这位朋友,我想起了不久前读到荷兰投资人Marc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How to make money in the current market(如何在当下的市场里赚钱),于是把这篇文章原文转给他。

Marc在这篇文章里分析了当下几个比较能赚钱的投资风口领域——出于对原文作者的尊重我就不重复文章里面的内容了,尤其是文章的最后,他说:

I personally believe now might be the best time ever to create wealth for many investors.

他认为在这个史诗级的大通胀时代里,对很多投资者来说,这可能是从未有过的最好创造财富的时代。

联想起昨天美国媒体报道,美国今年10月份的CPI指数上升了6.2%,为三十年最高值,美国疫情印钞大放水的后果开始漫延。

这可能就是《双城记》里所说: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要说美国通胀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咋一看确实没有,可是去菜市场一看,最近的菠菜超十块钱一斤了。

小福利:Hi Dollar空投这个项目开放加入中(我的邀请注册链接:https://hi.com/tumutanzi),注册后每天领取加密货币奖励。

分类
其它分类

异地鸡的欢乐

EDG

周末的晚上,通常校园里清静无比,犹如世外桃源,临近睡觉时分,却被宿舍外面一阵一阵喧闹声打破,只听到学生宿舍楼里整齐划一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我以为是欧洲的足球赛,这是年轻人经常有的事情。

然而这欢呼声一直吵个不停,让我感觉这不像是普通的球赛。凌晨已过,愈演愈烈。我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内事不知翻微信,只见朋友圈里有学生们发的各种视频。

原来是电子游戏英雄联盟全球竞技比赛,EDG夺冠,操场上黑黑压压的人群,年轻人们欢呼着庆祝,有的甚至披着EDG的队旗来回疯跑——原来早都准备好了,还有的一起唱起了国歌。

据说宿舍管理员大爷大妈们刚开始听说EDG是一头雾水,什么鸡?异地鸡?有本地清远鸡好吃吗?如此欢呼,难道是台湾收复了?其实,那一刻的我,也是大爷中的一位,也是一头雾水。

本来我就从来不玩游戏,自然不懂年轻人们对游戏、对虚拟空间的热爱,通俗地讲,游戏就是他们的元宇宙。

就像我孩子妈因整理存储空间不小心删了他的某游戏APP后:不就是一款游戏?但孩子眼里噙着眼泪抗议妈妈的不以为然:你不懂我,这哪只是一款游戏那么简单?

年轻人为什么欢呼?这是他们的时代,这是他们的欢乐,这是他们为国争光的方式。毕竟连央视微博都发来祝贺:

【祝贺!#EDG夺冠#[打call]】刚刚,英雄联盟S11总决赛,中国LPL赛区战队@EDG电子竞技俱乐部 以3:2战胜韩国LCK赛区战队DK,获得2021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恭喜! ​​​

而大约三个月前,游戏《王者荣耀》被央媒报道:“精神鸦片”已长成数千亿产业。随后导致未成年人只能每周周末在限定时间玩游戏。

凌晨一二点的时候,我听着窗外的欢呼声,不自禁想起了鲁迅的那句话: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

至于我之所以比较难以理解他们的欢乐,终归还是因为自己不再年轻了吧。

分类
其它分类

根特大学留学奖学金有多高?

ghent

上次和校友聚会时我感慨:后疫情和全球割裂的时代,出国留学明显比以前要麻烦得多,要获得欧美国家的全额奖学金也难多了。

因为想起我原来在比利时根特大学留学时所获得的丰厚奖学金。所幸我还记录了那时候的奖学金细节PDF文件。我是去了根特大学之后才发现它的奖学金很丰厚。记得当时第一个月就有1700多欧元发到我银行卡里(我是第一次收到这么多钱,并且是外币。同时期拿公派中国CSC政府奖学金的话,每个月只有840欧元),而且以后逐年增长一点点,到第四年的时候每个月到账都超过了2200欧元。

奖学金按计划发四年,后来导师发现我毕业还需要点时间,不知从哪里又搞来钱给我多发了半年奖学金,每个月到手奖学金近2400欧元(按当年的汇率1欧元兑9元人民币,就值20000多了),由于此时我身份已不再是学生(学生身份不用纳税),导师还要为我纳税,也就是说,导师那边每个月要为我掏出3400欧元……

我是去了才知道,原来比利时给博士研究生配的奖学金是按工作人员标准。对于拿比利时方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计算收入标准的时候,身份是职员,纳税的时候,按学生身份不用纳税(这样老板就不用额外付用人成本,所以他们喜欢招博士研究生)。并且每年发13个月工资。周末双休和法定节假日之外,每年还有30天左右的自由假期。每年我的导师还会资助我们费用出去培训或参加国际会议。

如果只是我一个人在那里留学的话,奖学金没有那么高,因为我每个月收到的奖学金(或者叫工资)还包括其它福利。

当时我爱人也去了比利时陪我读书,按法律要求,陪读身份不允许工作——不能抢人家饭碗,但每个月给200欧元生活补贴——可理解为不允许工作但也保证陪读人员不饿到。怀孕生孩子前有一次1000欧元左右补贴,生孩子后每个月一个孩子有100欧元左右的补贴(每到开学的那个月份又多一点点)。每天通勤到学校如果选择公交车可以报销车票。由于距离不远,我选择骑自行车,每公里补贴0.20欧元,一个月也有个几十欧元的样子。

另外,学校已经为学生购买了最低要求的保险(据说是一年20欧元费用),保险保全家。全民医疗保障之下,看病和住院的话,个人只需掏极少一部分钱——它不像英国是全民完全免费医疗。

至于学费?比利时从幼儿园到大学博士阶段都是免费。没有学费一说,每个学年有一个注册费,大概150欧元。由于比利时和中国有特殊合作协议,中国学生免交这个费用。

我很幸运当年获得了这么一个奖学金名额,叫“发展中国家特别奖学金”(比利时缩写为BOF),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学生。同样幸运的是碰到两位导师都很优秀,对我很好,不仅教我科研方面,也教我为人处世,我甚至在博士论文致谢里都特意提到这个事情。

从此可以看得出,比利时这个国家很富裕,所以有这样的条件吸引全世界的青年学生去他们国家从事科研活动(国家虽小但很重要,我居然在那里碰见了吉利的总裁李书福先生和时任总理温总理)。我不知道后疫情的今天,还是否有这样的政策和资源?我估计他们现在的经济也面临极大的挑战。

土木坛子

我的两位导师,一位荷兰华裔,一位比利时本国人,他们今天依然活跃在混凝土研究世界前沿领域。前一阵子看到国内东南大学的教授讲授混凝土3D打印公开课,其中就有介绍我比利时导师的成果。

当时看到导师的名字,我心里就觉得对不住当年他们花费精力和资源培养我。即使我后来又去英国跟着另一位学界牛导师从事了三年博士后研究工作,最后还是离开了科研界。无它,当年的我一心想着多赚钱养家糊口,现在想起来还是格局小了。

所以我现在心里总想着多做一点事情:我能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我做的事情对社会是不是有意义?毕竟我曾经消耗过这么多资源……